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那么关于教师考试资格证心理学考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考试资格证心理学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考试资格证心理学考点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师考试资格证心理学考点

想象的分类是按照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大家可以和注意的分类进行联系,注意的分类也是按照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来划分的。)

教师考试资格证心理学考点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跟无意注意是一样的,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产生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人们的意识减弱,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教师考试资格证心理学考点 第3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我们常常做的梦就是一种无意想象,还有白日梦,这些都是我们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事先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再比如说,躺在草地上,看到天空中的云,你会不由自主的把云想成某种东西,这也是无意想象。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的目的、自觉的进行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说再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创造性水平比较低,它相当于人们读小说。大家可以抓住“读小说”这几个关键字。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读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会根据诗句的大概意思想象出诗人所处的画面。这就是一种再造想象。再比如说,阅读《红楼梦》中有关林黛玉的句子,可以想象出林黛玉的形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由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小说”,也就是说原来没有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复杂、困难,它需要对所要创造的相关内容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比如金庸在写《天龙八部》时,头脑中出现了萧峰的形象。

3.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在这里的幻想要与生活中所说的幻想区别开来,生活中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梦,一般都不是好的,而这里说的幻想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的。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所以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是否可以实现。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考点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也有平稳发展时期。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有一系列态度、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链接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的是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份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最初他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

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评价性评价和内心世界评价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有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型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3.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约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二、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1.一般来说,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①引导学生正确地同别人比较。

②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正确客观分析自己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悦纳自我

①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观念,应该坚信儿童的自信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其次,要深信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是聪明的,他们是有着甚至比成人更强的适应性学习能力,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首先都要相信他们能做好,并经常鼓励他们。

②给予适当的评价

儿童在学习时出现的不理解、不熟悉、不巩固完全是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

③大胆地放手

从家长到教师,都应该坚决摒弃“听话、听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乱说乱动的就是好孩子”等错误观念,应该相信孩子,支持他们大胆去干。

④注意教育的民主

要尊重儿童,真正把儿童当朋友去对待,既平等、严格而又亲切,能培养儿童快乐、上进的积极品质,特别是自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养方式,遇事多让孩子独立解决,让他们独立完成、动脑动手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⑤引导儿童克服自卑的心理

自卑心理,有时也称自卑感,指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某些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对待有自卑感的学生,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第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第二,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悦纳

第三,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给自卑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等他初次成功并有了信心之后,再逐步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提高自信,消除自卑。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