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安全应急预案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场馆安全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近几年,全国各地因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而引发的经济、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不仅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而且给学生、家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些学校因此取消了对抗性强、有风险的体育活动,甚至学生下课了也不让去操场,可谓是“用心良苦”。这种做法与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此形势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对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规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我从心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三个文化学层面对之进行了分析。
一、心理文化层面的分析
心理文化层面,是形成物质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基础,它具有统摄全局的作用。
1.转变管理理念,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模式。
对于学校伤害事故的管理,应当着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高效实用的管理运行机制。例如,当前国外已被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体制,就是一种可行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管理模式。由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风险管理方法对其进行规避,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就能从体育运动中获益。
2.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有效预防和制止侵害学生安全的案(事)件、事故和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助于维护学校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顺利进行。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安排教学课时,以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学校要根据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特点及致因,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
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与训练时,一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追逐打闹,不能完全按照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比赛。他们生性顽皮好动,但由于尚不具备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预见后果的能力,往往容易发现伤害事故。学校可以采用多种主题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体育职业应有极强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学校体育及管理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应该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亲近、最有效、最利于效仿的楷模。同时,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并适时提供帮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5.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精神欠缺,法制观念存在偏差,使得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重视法律课程的开设、加强相关的主题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内在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终实现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同时,体育老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要认真学法、知法,明确违法和合法的界限,做到无责不揽、有责不推;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法律规范教学行为来要求自己,把自己的行为同国家的法律联系起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人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因此,加强事故预防的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运动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学生思想情绪,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及时调整他们的异常心理状态,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伤害。
二、制度文化层面的分析
1.建立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为确保学生的体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健全以分管校长为首的分级负责的体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1)由分管校长挂帅的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以校党委书记为首的体育安全思想工作保证体系;(3)以校团委、学生会为首的学生体育安全工作保证体系;(4)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保卫处。建立这样的体系,可使体育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2.健全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
学校要有合格的保健教师,并且建立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同时要加强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以便体育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具体包括: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运动猝死;对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要教育、定期复查,并做好监督工作。
3.制定和器材管理条例。
为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其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并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场馆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场馆管理人员的职责。
4.规范体育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虽然常常被提起,但是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调查发现,许多伤害事故都涉及到教学常规。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规范体育教学常规,包括教师课前根据人、地、物、气候、教材的不同认真备课;课中要科学地安排练习如进行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安排负荷量与运动强度,运动结束必须进行放松整理活动;课后进行小结,等等。这些教学常规对降低伤害事故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5.制定体育课外活动或特殊体育项目的守则。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调查发现,许多伤害事故都是在学生自由活动时发生的,这给学校规避运动伤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课外活动或特殊体育项目,如野外生存、攀岩、登山的安全守则,对大大降低事故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6.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生安全,学校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成立体育伤害事故处置的机构、处置的原则、处置的程序三方面,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
7.建立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
建立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可以使学校体育朝着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学校体育在出现责任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确保学校体育教育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和改革,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获得最佳的法律效益。
三、物质文化层面的分析
1.完善硬件设施,创建舒适体育运动环境。
学校应对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对已损坏的设施、器材立即维修或更换。对体育场地要做好护理,避免因积水、砂砾等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体育场馆内部存在危险的设施、物品、位置等应给予警示,同时在运动场地旁设有明显的标志牌,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体育设施,力争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都降到最低。要力争有关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改造与扩建,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提高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2.张贴相关的安全守则或宣传画,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各体育场馆内张贴相关的安全守则、注意事项或宣传画,这样既能达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又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