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浪淘沙是词牌名,不是曲牌名。它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演变为词牌,主要用于填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首创乐府歌辞,为七言绝句体,被《乐府诗集》列入“近代
1. 浪淘沙是词牌名,不是曲牌名。它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演变为词牌,主要用于填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首创乐府歌辞,为七言绝句体,被《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
2.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沿用旧曲名,创新为长短句双调小令,称为《浪淘沙令》,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这一形式成为宋词常见词牌,代表作为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3. 北宋柳永等词人又衍化出长调慢曲《浪淘沙慢》,共一百三十三字或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韵位更密,用入声韵,与令词体式截然不同,丰富了词牌的表现形式。
4. 元代以后,浪淘沙也被用作曲牌名,但与词牌字句格律、曲调和用途不同。南曲越调、北曲双调均有《浪淘沙》曲牌,其字句格律与词牌五十四字体半阕相同,但主要用于戏曲、散曲演唱,与宋词词牌有本质区别。

